2024年10月11日  星期五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最美医生”代表中外记者见面会
2024年08月22日来源:国新网
分享: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于2024年8月22日(星期四)下午3时举行中外记者见面会,请“最美医生”代表与中外记者见面交流。

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局 王师:

各位记者朋友,下午好,欢迎大家参加今天的国务院新闻办中外记者见面会。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民健康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追求。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上,我们的广大医务工作者弘扬“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精神,勇担使命、仁心济世,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健康服务。刚刚过去的8月19日是中国医师节,中央宣传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向全社会公开发布了2024年“最美医生”,今天我们也是请到了其中的4位个人代表和1位团队代表来与大家进行交流。

下面,我先介绍一下这5位代表。他们分别是,安徽省六安市金寨县麻埠镇齐山村海岛卫生站医生余家军先生,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岭南肿瘤研究所主任中医师林丽珠女士,天津市胸科医院心外科主任医师姜楠先生,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儿内科主任医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宁夏妇女儿童医院执行院长侯新琳女士,北京老年医院护理部主任护师邓宝凤女士。

下面,请5位代表为大家作一下简要的自我介绍,首先有请余家军先生。

安徽省六安市金寨县麻埠镇齐山村海岛卫生站医生 余家军:

大家好,我叫余家军,来自安徽省六安市金寨县,是麻埠镇齐山村海岛卫生站的乡村医生。2000年卫校毕业后,我主动放弃了在城里面发展的机会,回到了乡里,当了一名村医。20年来,我以船为家、风雨无阻驾船为岛上村民送医问诊,让小岛村民在岛上就能看病。随着金寨县紧密型医共体的发展,金寨医疗条件大幅改善,我们现在的工作重点转移到了慢性病的管理上,我成为了村民们签约的家庭医生,为他们建立了健康档案,谁有什么病史,谁的病情不能耽搁,什么时间要打电话提醒病人吃药,我都牢记在心里,做到及时沟通、及时提醒。我的手机24小时开机,只要有人打电话,我就开船出诊。在海岛,大家都喊我“军子”,他们说军子来了,我的病情都能好三分。在我听来,这是对一个乡村医生最好的褒奖,只要岛上有一个居民我就会坚守在那里,做好我自己的本职工作,做好群众健康的守护者。谢谢。

王师:

谢谢余医生。余医生扎根海岛,守护村民健康20多年,畅通了基层群众健康服务的“最后一公里”。下面请林丽珠女士作介绍。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岭南肿瘤研究所主任中医师 林丽珠:

大家好,我叫林丽珠,来自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中心,我一直致力于中西医结合肿瘤的医教研工作。我当医生38年,38年来一直秉承孙思邈的大医精诚,对病人要一心赴救,对患者要一视同仁,同时秉承我们一切以病人为中心的理念,我们坚持以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并且将人文关怀渗透到每个患者身上,先后医治的患者超过10万人次,其中疑难危重患者近万名,许多患者在我们这里治疗后获得了新的希望,我们努力让他们活得更好、活得更长。

另外,为了实现肿瘤早预防、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提高群众对肿瘤防治知识的认识,我坚持开设“林丽珠劳模创新工作室”,设立了“林丽珠话肿瘤”公众号,并且出版了一批科普书籍,也经常开设公益讲座,目的就是希望把我们权威的防治知识教给大众,使他们不再谈癌色变。

另外,作为一名肿瘤科的老医生,我觉得我不能保证患者生命的长度,但是我有信心拓宽患者生命的宽度,今后我将继续努力博采众方、中西结合、寻求古训,为患者撑起一片蓝天。谢谢。

王师:

林医生不仅医治患者,还通过健康科普帮助更多人了解肿瘤的防治知识。下面请姜楠医生作介绍。

天津市胸科医院心外科主任医师 姜楠:

大家好,我叫姜楠,来自于天津市胸科医院,我本人是一个心外科医生。大家都知道,心脏是我们人体最重要的一个器官,它也是伴随我们一生的“发动机”,它的每一次搏动都把新鲜的血液、携带的养分输送到身体的各个器官。我1987年毕业以后一直在心脏外科一线工作,30多年来,我也是见证了心脏外科突飞猛进的发展,随着外科的理念和外科技术还有体外循环、麻醉等相关学科的发展,心脏外科的一些手术也取得了巨大的进步。比如说,过去有一些比较危难重症的手术被列为手术禁忌症,现在都可以顺利开展。过去那种大的创伤,传统的开胸手术,现在可以通过微创、小切口,甚至可以通过导管经下肢动脉、静脉,让心脏疾病得到解决。

我想,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我应该继续努力学习,不断钻研探索。另外我也想花更多时间为年轻的大夫打造一个良好的平台,给他们提供更多的机会,培养更多的年轻骨干力量。另外,我也要尽我的绵薄之力,帮助心脏外科尚不发达的地区、医院发展心外科事业,造福当地的百姓。谢谢。

王师:

为了患者所需,姜楠医生探索医学前沿的脚步一直没有停歇。下面请侯新琳女士作介绍。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儿内科主任医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宁夏妇女儿童医院执行院长 侯新琳:

大家好,我叫侯新琳,来自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儿科。30年前我大学毕业以后一直从事的是儿科临床的工作,重点攻克的是新生儿脑损伤和脑发育的诊断和治疗,我呵护的是最弱小的群体。2016年咱们国家的医疗人才“组团式”援藏的任务下来以后,我主动请缨到了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到了雪域高原,在那里发挥我的专业特长,把新生儿的神经重症监护理念带进了西藏,并且广泛应用于临床。到了2023年又接到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的任务,我就到了宁夏回族自治区塞上江南的银川,在那里做执行院长,为更多的妇女儿童的健康服务。30年来改变的是工作地点,不变的是医者仁心的初心和信念,看到小朋友的疾病能够得以治愈特别高兴,看到他们的健康成长感到无比的自豪。未来我一定会秉承救死扶伤的精神,去呵护更多孩子的健康成长。谢谢。

王师:

从北京到西藏、到宁夏,侯医生和他的团队一直致力于促进优质医疗资源覆盖更多的人群,守护最柔弱的群体。下面请邓宝凤女士作介绍。

北京老年医院护理部主任护师 邓宝凤:

大家好,我叫邓宝凤,来自北京老年医院。我20岁参加工作,从一名小护士一步步成长为一名护士长、总护士长、护理部主任,我参加过抗击非典、救治过汶川地震伤员、参与过新冠疫情防控,我也见证了老年医学的起步和发展。照护老年人不容易,不管是在家、养老机构还是在医院,因为很辛苦、有风险,责任也非常大。做好老年护理,更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我们要以专业的方式来看待老年人跌倒、尿裤子、闹脾气、不睡觉,我们要有专业的技术跟老年人作有效沟通,了解他的病痛,了解他的功能状态,预知他的风险,给予有效的措施。更重要的是我们要用理解、尊重的态度看待老年人的一切,要把我们的真心、爱心和孝心融入到护理的所有言行当中去,让老年人能够真正感受到安全、舒适、友善和幸福。

大家都知道,生老病死,自然规律。积极老龄观、健康老龄化,与孩子们的快乐健康成长同等重要,我们应该像爱孩子一样去爱戴每一位老年人,保障老年人有尊严、有质量的生活,是家事也是国事,更是我们护士义不容辞的责任。谢谢。

王师:

许多像您一样的老年护理工作者通过自己专业的技能、细心的态度关怀照护老年人,提升了老年人的健康生活质量。谢谢5位代表的介绍,听了刚才的介绍,相信大家有很多的话题想和几位代表交流。下面进入答问环节,提问前请通报一下所在的新闻机构。

南方都市报记者:

5位医生今年被评为“最美医生”非常难得,想请问你们是怎么理解“最美”这两个字的含义?谢谢。

林丽珠:

“最美医生”,我们常说医者是要仁心仁术,孙思邈在《大医精诚》里面就提到医术要精湛,服务的心要诚,仁心就是我们作为医务人员,一切以患者为中心,全心全意地为患者服务,与患者互相的尊重、理解、共情,尽一切办法解决他们的疾苦。仁术,就是不断地努力学习,不断地提升自己的医疗技术,才能够解决患者的痛苦。所以最美的医生应该就是要有高尚的医德,又有仁爱之心,并且又有精湛的医术。我们说以仁心施仁术,以慈悲济苍生,应该是我们作为医者的一个写照。谢谢。

侯新琳:

谢谢您的提问。我理解的最美是家国情怀,不管是在雪域高原的西藏,或者是在塞上江南的宁夏银川,我和很多支援的医生在一起工作,忙的时候顾不上,闲的时候肯定会思念家人,但是一想到我们跑、病人就不用跑了,尤其孩子们原来要到医疗条件比较发达的地区去就诊,拖家带口的,有时候儿童疾病还进展很快,都来不及进行相应的诊疗,甚至会耽误治疗,现在我们能为他们的健康服务,一想到这里我们就无比地自豪和骄傲,这些外派出来的医护人员,特别重视家国情怀,他们都是最美的。谢谢。

邓宝凤:

我是老年护理团队的代表,能够获得“最美医生”团队是国家、是人民群众对老年护理的鼓励和认可,我觉得更多的是对做好老年护理的希望和激励。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爱老、敬老、孝老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之所以“最美”,是对护理团队弘扬传统美德的一种肯定,是对人间大爱的褒奖,我们将不懈地努力,努力为老年人提供高质量的、有温度的服务。谢谢。

姜楠:

感谢记者朋友的提问,这个问题看起来是很简单,实际上回答好也是非常困难的。作为一个医者来说,我觉得“美”应该是体现在医术精湛和医德高尚。作为一个大夫,从穿上白大衣、走进病房的那一刻起,就要不停地训练、不停地学习,工作时间越长,感觉我们需要学习、突破和探索的东西也越多,所以需要我们更加努力来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另外,所谓医德美,是医术美的一个基础,如果没有医德,有再高的医术也是空中楼阁,有时可能还会起到相反的作用。所以有时候当一个病人躺在手术台上的时候,我就会问自己,有时候我也会问我的学生,如果躺在手术台上的人是你,你会选择什么样的大夫?你会想得到什么样的治疗?这是非常难解的一个问题。所以最美的医生是社会和广大人民群众对我们广大医务工作者的一种信任和认可,其实更多的是对我们未来工作的鞭策,我想我们一定要努力工作,把“最美”坚持到底。谢谢。

余家军:

谢谢您的提问。我理解的“最美”是美在无私奉献,能够获得“最美医生”称号是国家和群众对我的认可,认可我这么多年坚守在小岛,我是全国110万名乡村医生之一,“最美”应该属于所有扎根基层、无私奉献的乡村医生。谢谢。

中国妇女报记者:

想问一下侯医生,2016年您是主动加入的援藏队伍,想请问您在援藏期间有没有遇到一些令您印象深刻或者难以忘怀的病例或故事?您在当中感受最深的是什么?谢谢。

侯新琳:

谢谢您的提问。2016年整个西藏自治区的医疗水平相对比较受限,所以国家才提出了医疗人才“组团式”援藏。到了西藏以后,有些病例让我特别有感触。比如,我们刚去没多久,就看到了一个先天性食道闭锁的孩子,他的食管是一个盲端,他不能喝奶、不能咽唾沫,这样的孩子如果不做手术很快就会夭折。我们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立刻派出最有经验的、做小儿外科手术的团队,因为这是一个出生缺陷,要进行矫形手术。这样的团队去了拉萨,去了我们自治区人民医院,自治区人民医院也特别重视,组织了多学科专家会诊,为这个孩子做了矫形手术。这个孩子现在已经7岁了,他在那曲已经上了小学,每次跟他妈妈沟通起这个小朋友健康成长的现况,我都觉得特别高兴。这在西藏是从无到有的一个过程。

接着西藏开始从有到精。我刚去拉萨的时候,曾经看到一个3岁的小男孩,他的口腔黏膜破了以后出血不止,到了重度贫血的程度,重度贫血可能会造成失血性休克,我们跟协和外派的检验科老师们一起合作,确诊了这是血友病甲。在此之前西藏还没有诊断过这个疾病,我们诊断了以后还带着当地的医生写了一个病例报告,这在西藏是首次。通过这么多年绵绵不断地援藏工作,现在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已经成了中国罕见病血友病救治中心,所有西藏血友病孩子们都能得到规律、有效、长期的治疗,看到这么多年援藏取得的成效,我们特别欣慰。谢谢您的提问。

封面新闻记者:

我的问题想请问一下邓宝凤老师。您多年从事老年护理工作,您认为老年人护理的要点和难点在哪儿?有哪些经验可以分享?谢谢。

邓宝凤:

感谢您的提问。我是1985年3月从护校毕业参加工作的,还差半年的时间就要满40年了,其实护理工作对我来讲已经不简单是一份工作,而是我一生追求的事业。做了这么多年的老年护理,也看到了很多老年人由于年龄大,身体状况较差导致非常痛苦,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在老年医学方面做了很多探索,努力为老年人提供服务。另外,大家都知道,很多老年人都患有至少1种以上的慢病,老年人的慢病、共病表现还有管理都是非常复杂的,加上功能丧失,给老年人提供护理也是非常不简单的。在这么多年的护理实践过程当中,我们不断去践行老年医学的服务模式,以老年医学的三大核心为抓手,运用老年综合评估的技术,通过多学科管理的方式,有效识别和管理老年综合征。我们也建立专项组,把老年人的综合征都逐项管理起来,就临床上常出现的问题,我们展开讨论分析,给予针对性的措施,也取得了非常好的成效。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也会不断努力、研究、探索,为老年人提供更多服务,让老年人生活得更加幸福。谢谢。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

我这个问题提给林主任。我们注意到,您不仅在临床和科研上取得了颇多成果,而且非常注重患者的心理康复和科普教育,请问一下原因是什么?谢谢。

林丽珠:

谢谢您的提问。我们要实现肿瘤的早预防、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提高肿瘤防治的整体水平。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我们就必须让老百姓了解肿瘤的成因、发生、发展,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息息相关的事情。还有一些肿瘤早期患者有什么表现、与遗传有没有关系等,民众对这方面的了解是非常少的。因此,我就开设了“林丽珠劳模创新工作室”,也开设了“林丽珠话肿瘤”的公众栏目,以及出版了一批书籍和开展公益讲座。比如,我出版的书籍里面有一套书叫《三师而行》,这“三师”是什么呢?就是医师、厨师、禅师,实际上医师就是医生会教你怎么发现、怎么预防疾病。民以食为天,每个病人都会问你怎么吃,怎么改变不良的饮食习惯。像食道癌是一种高发的病,它跟饮食过烫、过快、过硬都密切相关。很多疾病的发生发展跟我们的情绪是密切相关的,所以禅师教会病人如何控制情绪。我们要发挥中医治未病的思想,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怎么样把点点滴滴融入到老百姓日常生活中,让他们的生活更加健康一些。我们说每个人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管理者,所以怎样做得更好,就需要医生以我们的专业知识教会他们,最终提高整体的肿瘤防治水平。谢谢。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记者:

我们了解到,现场几位医生都是几十年来一直在一个行业里面深耕,医生这个职业与其他行业相比,是直接与我们生命打交道的,可能风险挑战和困难更多。想请问一下,我们是如何克服这些困难、应对这些挑战,一直坚持在医学道路上前行的?谢谢。

姜楠:

我是1987年毕业,到现在工作已经整整37年了,在平时的日常工作当中,因为我的专业是心脏外科,肯定是面临着更多的风险和挑战,比一般的普外科多一些。所以说对不同的病人,即便是同一种疾病,可能临床表现也不完全一样,就好像自然界的两片树叶不可能是完全一样的。所以我们平时的工作中一定要做到认真仔细,所有危重的病人我们术前都要做病例讨论,分析他的疾病特点,制定周密的手术方案,及突发事件处理的方法。但是做得再细致也可能避免不了手术当中会出现一些突发情况。当出现突发情况怎么办,作为一个外科大夫,一定要保持心理的平和,一定要保持镇静,实际上这份镇静和自信就是来源于平时大量的工作和不断的训练。我有时跟这些年轻大夫交流,把一些经验甚至教训分享给他们,使他们能够快速地成长。另外,医学的发展尤其心脏外科的发展也是日新月异,每年都会有新的术式出台,所以我们以后还要继续不断地努力学习,继续探索新的手术方式方法,造福人民群众。谢谢。

林丽珠:

谢谢记者的提问,我也分享一下我的体会。我从医30多年了,从1987年到现在。这么多年来,我们中医肿瘤科面临着很多挑战,很多中晚期患者会找到我们,我们怎么样才能够帮到病人呢?我们坚持以中为主、中西结合,中医可以调理身体、调整机体的平衡等,要做到驱邪和扶正相结合,驱邪是以西医的手段,扶正是以中医的手段,两者结合在一起。在这个过程中,就必须具备非常丰富的知识,除了要把中医的知识学好,还得跟得上现代医学的发展,因为很多病人都不是初诊的病人,所以我们面对的挑战更大。尤其是很多老年肿瘤患者并发症非常多,所以我们除了要考虑肿瘤,还要考虑患者全身的状态,在这种条件下,我们的医生是“十八般武艺样样都要会”。很多病情我们要迅速作出判断,不排除运用任何治疗手段,所以学生每次来报考我的研究生,我都说你们要有心理准备,一定要做好吃苦耐劳的准备,将中西医真正地融合在我们的临床实践中,实现“1+1>2”的治疗效果。看到患者在我们这里获得了新的希望,还有些患者恢复的非常好,自豪感是油然而生的,所以我们一直坚持也是因为这种使命感,以及被需要的感觉,使得我们能够克服各种困难,继续努力地前行。谢谢。

邓宝凤:

感谢您的提问,我也想分享一下我的体会。我做护理工作近40年,做老年护理20多年,在这么多年当中见过很多很多的老年人,由于生病、失能、失智而导致的各种各样的痛苦,也见过很多家庭的无助和无奈。通过我们的护理工作,我们可以看到老年人的病痛减轻了,功能状况得到好转,老年人从躺着到能坐起来了、站起来了、能走了,看到家属们高兴,我觉得这些都是我们护士的职业价值所在。随着老年社会的不断发展,老年人会越来越多,对护理服务的需求以及服务的范围也会越来越广。作为一名资深的护士,必须坚守岗位,为老年人提供更多的服务,提高老年人的生活品质,陪他们度过美好的晚年。谢谢。

南方日报南方+记者:

我的问题是提给林丽珠教授的。肿瘤患者是特殊的群体,对于他们您有什么想说的吗?从临床角度讲,中医在肿瘤治疗领域主要发挥的作用是什么?谢谢。

林丽珠:

谢谢您的提问。实际上我想跟患者说,中晚期难以治愈的肿瘤,我们说生命的宽度和长度一样重要,我们就是定好目标,带瘤生存,怎样使病人活得更好、活得更长。在战术上,我们以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以中医的整体观和辨证论治,在现有的中医西医的治疗手段上排兵布阵,制定一个合适的方案,让患者活得更好、活得更长,这是我们主要做的事情。中晚期患者的整体治疗,我们要将它看成一个整体,不仅关心患者肿瘤的治疗,我们还要关心心理的因素,还有家庭因素等,使得患者能够与你互相理解、互相尊重、互相共情,这样治疗效果会事半功倍。在我们肿瘤中心病人的氛围是非常好的,完全看不到有压抑的感觉,大家关系非常和谐,就是因为我们目标明确,我们希望让病人活得更好、活得更长。

另外,为什么我们要做人文呢?因为我们感觉到生命的可贵和生命的脆弱,我们很多治疗方案都会跟患者探讨,因为治疗会考虑病情,还必须考虑经济因素等,我们会跟患者充分沟通。作为一个肿瘤科的老医生,我们通过带领整个团队的医生护士一起做,得到了患者的认可。所以,接下来我会带领团队继续努力把这项工作做好。谢谢。

北京广播电视台记者:

我的问题想提给侯医生,刚刚您也介绍到有参加过医疗人才的“组团式”援藏,您觉得这个方案对于当地的医疗来说有哪些改变?第二个问题是您刚刚也介绍到参与了国家医疗中心建设,这个区域的医疗中心建设也是实现了大病不出省,对于带给人民的幸福感,您有哪些切身的体会?谢谢。

侯新琳:

谢谢您的提问。先说说援藏,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儿科在西藏的工作已经持续了九年,每年都会派不同专业的儿科医生去西藏进行相应的援藏工作。在西藏工作不仅是输血,只有把当地的大夫们都带起来才能造血,这就是我们派不同专业的大夫去援藏的目的。我们最终是通过师父带徒弟,输血到造血,希望在当地留下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事实上,这么多年来,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的儿科已经非常做得比较好,已经能够覆盖西藏整个地区,实现大病不出省的目标,而且它也是整个西藏危重儿童和危重新生儿的救治中心,医疗水平有了提升。

再回到宁夏,宁夏回族自治区是塞上江南,我们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的建设是从2022年开始的,我们的目的,目前已经实现了两个大的突破,第一就是不让病人跑,变成医生跑。如果患者走来走去,尤其是小孩、妇女儿童,既有经济压力,也有陪护压力,尤其孕妇或者小朋友病情来不及。让患者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顶级的医疗资源,极大程度改善了当地的情况,增加了他们的获得感。第二就是提高了整个宁夏回族自治区妇女儿童的救治水平。面向整个西部,包括西北、西南,成为了当地的医疗高地,国家建立区域医疗中心的目的就是为了实现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通过我们的努力,整个宁夏回族自治区的妇儿医疗水平已经得到了长足的进步和提高。像我们医院,已经有全国31个省的病人来就诊,大家都增加了幸福感和获得感。谢谢。

中国日报记者:

我的问题提给姜楠医生。您是心外科的专家,也是主任和学科带头人,您认为如何在自己做好一名医生的同时带领团队一起进步?谢谢。

姜楠:

感谢这位记者的提问。确实,我自己的专业就是一名心外科大夫,每天工作除了查房、病例讨论、做手术之外还需要看门诊,另外我也是科室的主任,我们心脏科有5个病区、2个监护,总人数能够达到接近400人。这么庞大的团队如何去管理,也是我经常思考的问题。我觉得建立一个开放、团结、和谐的科室氛围应该是至关重要的。另外,我也想给年轻人更多机会,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让他们提出想法和建议,快速成长,能够接班。因为我们也快到退休年龄了,他们需要很快接上来。另外,心脏外科本身也是一个比较特殊的科室,不是说单纯一个外科大夫就能够把这个事做成的,他需要多学科的配合,比如麻醉科、体外循环、术后综合监护,还有护理,需要很多兄弟科室的协调。所以如何和兄弟科室团队协同建设,我觉得也是至关重要的。谢谢。

王师:

时间关系,最后一个问题。

极目新闻记者:

我的问题提给余医生。您在海岛卫生站的医疗服务中,不仅要满足居民的医疗需求,还要面对恶劣的自然环境。请问,在海岛卫生站独特的工作环境,对您的个人生活和工作带来了哪些影响和挑战?您是如何克服的?谢谢。

余家军:

谢谢您的提问。海岛卫生站,顾名思义,就是我们那个地方四周环水,上世纪50年代因为修建梅山水库和响洪甸水库,不少村民搬离库区,有极少数的村民故土难离,选择在水库中间的孤岛上住了下来。目前还有200多人居住在响洪甸水库海岛中,现在,家里的大部分都是老年人和行动不便的人。我们那边的慢性病现在主要是心脑血管疾病和因为特殊的环境引起的腰腿疼痛。我们现在做家庭医生签约一年,提供4次上门服务,还有1次到镇医院的健康体检,如果遇到危重急症病人,我们都会第一时间把他转运出去。

随着我们现在家庭医生签约慢性病管理,还有改变不良饮食习惯,这样的慢性病发生率大大降低了。我对我自己有个要求,只要病人打电话,我就开着小船出诊,我们那个地方出诊必须要乘船,如果遇到晚上或者恶劣天气的时候,出诊就有风险。我记得有一次晚上出诊,小船撞到了山上,我差点掉到水里,但是晚上找我们出诊的都是急症、重症,我必须要去。我自己也自费学习了好几种船舶的驾驶,我们那个地方交通不方便,每次我外出或者到镇上,我都会在海岛的微信群中吆喝吆喝,看看大家有没有什么需求,我都会一一地记下来,然后帮他们带回来,给村民尽我自己的努力,尽量的帮助到更多的人。谢谢。

王师:

今天用40多分钟的时间,我们5位代表和大家分享了他们的从医经历和心路历程。健康所系,性命相托。我们广大的医务工作者就像台上的5位代表一样,一心一意为了人民,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全心全意守护着14亿多人民的健康福祉。在此,向我们的“最美医生”、向我们的广大医务工作者致敬,谢谢你们。今天的见面会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当前评论0
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