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09日  星期五
还有反弹空间
2013年07月10日来源:0薛树东
分享:

  7月第一个交易周,市场整体走势与我们预期相符,经历了6月份近500点的暴跌之后,多方迎来难得的喘息机会,上证指数重新回到2000点上方。与此同时,创业板创出反弹新高,让多头为之一振。结合技术面来看,周线四连阴后,一般都会有两周以上的反弹,本周收出周线小阳,后市还有继续反弹的空间和时间。本栏认为尽管1849点是否成为中期以上级别大底,还有待进一步确认,但市场的系统性风险已经很低了。谨慎的态度可以坚持,但我们已经无需过度悲观。
  首先,我们谈一下大家最关心的重启IPO。种种迹象表明,管理层重启IPO的心情是比较急迫的,但是6月暴跌的阴影还未散去,管理层必须要先恢复信心,才能重启IPO。如果我们的假设是正确的话,后市再度出现大跌的可能性几乎没有。投资者会问:管理层如何阻止股市再度大跌?目前管理层采取的办法是让指标股为股市保驾护航。大家可以看看中石油和工行的走势,就可以体会到管理层只做不说的“维稳思路”。
  可以肯定的是,重启IPO必须要在市场的上升趋势中,因为历史上的重启时机无不是如此(见下图)。我们认为IPO重启前后,市场是没问题的,这和09年10月推出创业板前后的思考逻辑是一样的,大家可以参考一下当时大盘的运行节奏。
  很多人对新上市企业寄以厚望,对此我们认为,真正的好企业一定不多,市场炒作效应肯定要抓住,但要留一半清醒留一半醉。有报道称,证监会副主席姚刚表示,在这次财务大检查抽签抽中的30家企业,都有不同程度的问题,这足以说明目前信息披露的质量令人担忧,造假绝对不是个案。那么没有被抽中的600多家公司呢?因此,炒新要好好研究,希望能够选出真正的好公司,对于大多数新股而言,应采取炒一把就走的策略。
  我们谈的第二个问题是经济数据和“钱荒”,这两大利空是影响6月暴跌的主要因素。对于经济数据,从本周公布的官方PMI和汇丰PMI终值的情况看,经济复苏依旧乏力,明显还处在筑底过程,这种状态可能还会延续,市场对此已经有充分的预期,因此,不会再产生很大的杀伤力。此外,“钱荒”所产生的最大冲击波已经平稳度过,本周并未爆出有银行出现违约,这使得市场的紧张气氛明显缓解,从目前各银行的理财产品的年化收益率来看,钱依然处在紧张的状态,但市场已经基本适应了。央行的结构性调整思路,会迫使各商业银行压缩理财产品的规模,这对股市来讲,也不是坏事。
  我们谈的第三个问题是估值,以沪深300指数为例。截至6月25日,沪深300指数成分股公司平均市盈率为8.5倍,与2006年以来的低位非常接近。即使剔除银行股的影响,其平均市盈率亦不过11.2倍。10倍左右的市盈率水平,与成熟市场相比,基本上实现了“接轨版、”。但也必须注意到,所谓的接轨,却是市场付出巨大代价的结果,也就是说市场已经过度反映了预期中的利空因素,我们千万不能受到过度看空舆论的影响。
  以民生银行为例,6月份出现了外资机构一边对民生银行唱空 一边增持的情形,就在6月21日,民生银行(01988.HK)当天成交量创出了自2009年以来的天量,成交股数高达2.33亿股,成交金额达18.24亿港币。在巴克莱和惠誉唱空民生报告的掩护下,外资大行开始了逆势增持,其中摩根士丹利在6月21日增持5243万股,黑石增持1837万股。两家公司的增持额度占到民生全天成交的35%。6月24日,民生银行(01988.HK)股价再次大跌8.03%,却未见外资投行减持。相反,瑞银出手购入5513万股,黑石再次增持3607万股,两者之和占当天成交的47%。6月25日,黑石第三次增持1957万股。6月21日—6月27日,外资机构累计增持民生银行(01988.HK)1.85亿股,占到总股本的0.42%。
  本周一个突出的特点是主板和创业板继续表现分化,这和存量资金有限和经济面转型有直接关系。我们分析过道琼斯和纳斯达克,两者之间长期来看没有背离,相信我们的主板和创业板也会如此。但值得注意的是,即使两者同步起来,所累积的涨幅是不一样的,以美国为例,1990-2000年十年间,纳斯达克涨幅超过10倍,道琼斯涨幅才5倍多,因此,在不同的时期,周期股和成长股的表现力度差距会很大,中国经济处在转型期,在这个时期,我们坚定站在成长股的一边。
  这里面还有两个疑问,那就是重启IPO对创业板是否冲击很大?中报会不会影响创业板的炒作?这是两个很好的问题,但我们预计影响都不会太大,目前创业板市盈率平均50多倍,重启IPO会有影响,但只要不打包发行,影响会很有限。此外,现在已经进入中报期,中报不过关的成长股已经提前经历了调整,虽然创业板创反弹新高,但内部分化的现象很突出,很多业绩确定的一线成长股开始不断刷新历史新高。因此,如果我们不站在一定高度,很难适应创业板的涨不停。
  综合而言,我们认为后市延续反弹的概率较大,其中存在必然的思考逻辑,目前市场只存在结构性机会,风险也是结构性的,只要市场保持基本稳定,我们的策略仍然是做好个股。选股方面要注意处在业绩释放初期的行业龙头股,我们反复强调这个逻辑,目前来看,我们一直重点看好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互联网增值业务以及影视传媒,其中的机会非常丰富。与此同时,如果中报业绩稳定,业绩释放还没那么快的成长股,在实战中可结合超跌加以把握。我们强调动态控制仓位,尽量高抛低吸做波段,这是因为大盘处在底部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反复。

 

当前评论0
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