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09日  星期五
盘活存量刺激需求
2013年07月22日来源:0
分享:

    7月 18日,财政部官方网站登载了《财政部关于加强地方预算执行管理激活财政存量资金的通知》,通知从加快公共财政预算执行进度,清理、压缩财政结余结转资金,加快政府性基金预算执行进度,加强国库资金管理和保障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和安全等五个方面指导地方“盘活存量”。
    盘活存量发生的背景: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所谓“财政资金存量”是指央行国库中的政府存款和掌握在各级政府手中预算外资金账户。一般来说,国库作为流动性功能账户,存款越少则说明资金利用效率越高,税率也越低。根据审计署 2012年的审计数据,2012年中央部门本级有 396.4亿的结转资金,而 18个省级政府设立的财政专户的存款余额则高达 1.4万亿元。长期以来,由于财政专户名目繁多,政府对这部分资金的使用情况疏于管理,导致资金使用效率低下,造成巨量的存量财政资金。
    今年以来,随着经济增长持续放缓,以及营改增等结构性减税的滞后效应,财政支出压力逐渐显现。由于增量资金涨幅受限,新一届政府不得不把政策重心转向存量。因此,国务院总理李克强 7月 4日在常务会议上提出盘活存量财政资金,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财政部近期也向各地财政部门下发通知,要求各地财政部门半个月内拿出盘活财政存量的具体方案,并报财政部备案。
    盘活存量发生的效果:加快沉淀财政资金进入实体,刺激总需求回升。
    通知从加快公共财政预算执行进度,清理、压缩财政结余结转资金,加快政府性基金预算执行进度,加强国库资金管理和保障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和安全等五个方面指导地方“盘活存量”,这实际上是一次规模较大的财政刺激政策。已沉淀的财政存款实际上是以前财政支出计划的一部分,但由于种种原因没有形成总需求,当前采用措施盘活这些存量资金,实际上就是促使这些资金进入实体,形成需求,进而促使总需求扩张。
    这或许也是未来财政体系改革的前奏。
    中国财政存量资金形成的根本原因是因为地方政府大量预算外账户的存在,由于目前大部分账户没有纳入预算内管理,监管不严格,导致资金使用效率不高,也因此产生滋生腐败和浪费。未来中国或将推行新一轮的财政体制改革,将预算内资金和预算外资金的全部收支都纳入预算管理中,形成完整的政府预算。同时,重新调整中央和地方在财权以及事权方面的分配,开辟地方政府新的财源来取代“土地财政”,逐渐改变以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为主体、以土地储备为抵押、以银行信贷为主要资金来源的地方政府融资模式,并从根本上解决存量资产配置低效的问题。

    继续推荐周期股
    盘活财政存量资金与稳增长显然有着密切的联系,盘活财政存量资金有助于扩张总需求,防止经济持续下滑;同时,放开房地产融资条件的逻辑也正在被逐渐验证,这表明李总理稳增长的讲话正在逐渐落实到政策上面。因此,我们看好三季度周期股反弹的观点得到越来越多证据的支持,继续推荐:地产、有色、建筑、建材、煤炭、化工、机械、金融等。

    央行决定进一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
    本报讯  7月19日,中国人民银行网站发布公告,宣布自2013年7月20日起全面放开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管制。公告称,经国务院批准,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自2013年7月20日起全面放开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管制。
    具体内容是:一、取消金融机构贷款利率0.7倍的下限,由金融机构根据商业原则自主确定贷款利率水平。二、取消票据贴现利率管制,改变贴现利率在再贴现利率基础上加点确定的方式,由金融机构自主确定。三、对农村信用社贷款利率不再设立上限。四、为继续严格执行差别化的住房信贷政策,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个人住房贷款利率浮动区间暂不作调整。
    公告称,全面放开贷款利率管制后,金融机构与客户协商定价的空间将进一步扩大,有利于促进金融机构采取差异化的定价策略,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有利于金融机构不断提高自主定价能力,转变经营模式,提升服务水平,加大对企业、居民的金融支持力度;有利于优化金融资源配置,更好地发挥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作用,更有力地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

当前评论0
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