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积极响应重点攻克深度贫困地区脱贫任务,探讨稻渔综合种养模式这一新型农业模式对减贫脱贫的实际效用,同时更多的为基层群众服务。广东海洋大学校级实践队伍——石榴小分队前往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融水苗族自治县开展了以“精准扶贫背景下对稻渔综合种养模式的探讨”为主题的调研实践活动。
7月17日,团队的第一站来到了融水苗族自治县水产畜牧兽医局对水产技术推广站两任站长进行访谈。据了解,正是其长期“种稻养鱼”的生产方式和“饭稻羹鱼”的饮食文化孕育了稻渔综合种养模式的产生。
两位站长为队员们讲解
7月18日,团队拜访了当地著名的融荣水产品养殖专业合作社的董事长贾庆光先生。通过一天的山路颠簸,团队见到了稻渔综合种养模式下的特色水产品——金边鲤,并了解到该合作社先将水稻和水产品分开养殖,再将其移到稻田共同养殖的养殖方法。但与此同时,队员们也发现该模式的发展受到大多数乡村缺少青年劳动力这一问题的阻碍。
7月19日,团队到达该县稻渔综合种养典型村落——西洞村。经过走访,团队了解到当地为民农业开发有限公司通过土地承包的方式进行稻渔种养,一年可给村民800块一亩的承包费,既解决公司用地问题,又解决村里因劳动力不足而造成的土地资源浪费问题。此外,上级每年会给每亩地价值500元的渔苗,由合作社统一发放,村民自行养殖后卖不出去的成品也可由企业统一收购,避免产品过剩,从源头上经济帮扶,从销售上助推脱贫。
队员们走访并与村民交谈
7月20日,团队奔赴三防镇实地捉鱼,并进行现场网络直播,使得团队与广大群众更直观地感受稻渔综合种养模式。
7月21日早,团队约见柳州市渔业技术推广站文衍红站长,得知柳州市成立了专门的养殖业脱贫小组,各级驻县贫困村均有科技特派员,推广种养新技术新品种新模式并示范带动贫困村种养产业。而当天下午在典型村落四合村进行问卷调查时,证实了上级会派专人定期发放鱼苗的扶贫举措,且每位村委精准帮扶一位贫困户,准确落实精准扶贫政策。
7月22日,团队前往中共融水苗族自治县委员会党史县志办公室与当地民族博物馆,深入了解融水县的红色革命历史。
7月23日,团队最后一站向脱贫攻坚指挥部进发,获取准确数据。截至2017年,融水已有1万8千左右的贫困户成功地实现了脱贫减贫。稻田改造后产量由原先大约15公斤/亩提升至50-60公斤/亩,每亩可增加投放至300-400尾鱼苗,每户收入仅提高1000-2000元左右。
通过实地调研,我们真正感受到农民之辛劳,农民发展农业的智慧博大精深,对稻渔综合种养模式有了较为全面的了解。当代青年大学生应关注农业、走进乡村,为实现乡村振兴、发展农业经济、助力减贫脱贫贡献出自己的一份青春力量!
大合照
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网不承担任何经济和法律责任。
- 热点关注 Hotatten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