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全食品(002216)4月8日发布业绩预告,预计2020年一季度实现归母净利润2.49~2.61亿元,同比增长520%~550%,扣非归母净利润1.47~1.59亿元,同比增长306%~339%。受此消息影响,公司当日股价涨停,今年以来累计涨幅达到61%,股价逼近上市以来的历史高点。有市场观点认为,公司业绩表现超预期,主要因速冻零售端需求增加导致收入同比有所增长,同时通过产品结构调整、零售端费用投放缩减、渠道质量改善,公司经营效益和机制改善成效显著,利润率获得较好恢复。
三全食品主要从事速冻汤圆、速冻水饺、速冻粽子、速冻面点等速冻米面食品和常温方便食品的生产和销售,主要销售渠道包括商超、经销商和便利店直接零售。公司1993 年在河南郑州成立,并于2008年2月在中小板上市,是国内首家速冻米面食品企业,亦是中国生产速冻食品最早、规模最大、市场网络最广的企业之一。
三全食品品牌、产能与供应链优势明显。公司竞争优势一是已塑造全国品牌力,在速冻食品消费者评价榜位居前列。经过多年的品牌培育,公司在发展主品牌“三全”、“龙凤”的同时着力培育“三全凌”、“三全状元”、“龙舟粽”、“果然爱”、“三全私厨”等副品牌,拥有了庞大的具有相当品牌忠诚度的顾客。二是生产基地已覆盖全国,产能充足为公司扩张提供充足保障。三全食品在郑州、成都、天津、太仓、佛山等地布局有生产基地,速冻产品合计产能 75.4 万吨。三是供应链配送优势,上中下游形成供应链闭环,冷链配送能力发达。三全食品的厂房多数分布在省会城市以及直辖市,这有利于三全食品利用便利的交通枢纽系统给更广范围的经销商提供支持,销售网络能够做到全国范围快速响应。
公司优化措施已显成效,利润端改善明显。公司自2019年三季度以来,利润率明显改善。原因主要来自公司多项优化措施,首先是积极拓展餐饮渠道,通过产品研发、渠道深耕等方式加码餐饮业务拓展,促进销售额增长。其次,公司通过加大内部组织效率等策略实现经营效益显著提升,今年开始进行了全面组织架构改革和绩效机制优化,不仅提升了员工的积极性,更促使费用使用效率得到优化,盈利能力水平提升。至2019年第四季度,公司整体净利率水平达到5.28%,较前三季度增加2.51个百分点,表明公司内部优化措施已经产生成效。从去年以来的管理创新改革带来的持续增长动力,以及疫情带来的促销费用下降,预计公司净利率仍有进一步提升的可能。
疫情期间水饺面点等作为家庭备餐的作用凸显,速冻面米需求量上升,公司零售业务较快增长。根据公司2020年2月2日投资者关系记录表,公司春节后部分地区部分终端门店速冻水饺和面点等产品出现缺货情况,经销商及商超节前库存消化较快,渠道库存低于历史同期。虽然速冻食品需求在疫情期间集中爆发属短期偶发事件,但受海外疫情影响,预计零售业务需求旺盛,叠加渠道补库存,二季度公司收入可延续较快增长;对行业而言,疫情将加速速冻食品行业集中度提升,公司的市场占有率将有所提升;对消费者而言,疫情有效培养了消费者食用速冻食品的习惯。此外,公司内部改革也在此次疫情中经受住了考验,公司从内部激励、渠道拓展和产品结构调整等多维度进行全面改善,进一步强化行业竞争力。
公司在2019年明确了红标事业部和绿标事业部分别负责零售市场和餐饮市场的开发销售推广。红标以盈利为标准剔除亏损产品、亏损门店,控费提效,促使产品结构逐渐升级;而绿标产品致力于以企业的品牌优势、工业化转化能力作为核心竞争力,为餐饮客户提供优质产品。公司计划积极拓展餐饮渠道,通过产品研发、渠道深耕等方式协助餐饮业务拓展,促进销售额增长。
中信建投证券4月8日发布研报,认为公司短期业绩面向好,长期期待改革红利释放。从短期来看,疫情在二季度仍有一定影响,在家就餐需求同比预计保持增长,公司产品需求端向好,同时,由于一季度的渠道库存已经消化,二季度有望迎来补库存带来的收入利润双双提升。从长期来看,公司通过产品结构升级、拓展餐饮渠道、探索新业务模式等方式有望进一步强化竞争力、提升市场份额。预计2019~2021年公司实现收入59.92、66.69、71.49亿元,实现归母净利润2.11、4.33、3.50亿元,对应EPS为0.27、0.54、0.44元/股,给予买入评级。
- 热点关注 Hotattention